2025年5月12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在外国语学院501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学术境界的追求:从问题意识到问题意义意识”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永毅教授主持,吸引了五十余名师生参与。

查明建教授在讲座中,首先抛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学问?为什么有的学术成果的影响能超出本专业领域之外?这些学术成果有何共同的学术特点和内在的学术精神?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也为整个讲座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调。查教授指出,好的学问往往具有跨领域影响力,其内在学术精神在于对问题意义的深度挖掘。
接着,查明建教授围绕“问题意识”与“问题意义意识”展开详细论述。他以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为例,从中西诗歌不同特点的比较分析出发,引用西方诗歌和中国古代爱情诗歌,说明中西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而引出朱光潜先生对中西诗歌特点的深刻见解。
随后,查明建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李泽厚先生的“积淀说”,阐释了审美如何通过“自然的人化”过程,将社会、理性、历史因素沉淀为个体感性认知。在探讨“文学是人学”这一主题时,查教授引用钱谷融先生的观点,强调文学是对人性的关注,并详细介绍了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对文学本质的阐释。此外,查教授还阐述了“世界性因素”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特征,以及翻译文学如何促进中国“世界意识”和“世界文学”意识的滋长。
最后,查明建教授结合朱光潜、钱锺书等先贤的学术精神与情怀,指出学术研究的价值由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决定。问题的发掘和研究的旨归,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立意。学术立意决定了学问的境界和气象,其精神动力源自研究者的人文自觉和人文精神。

本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学术本质与价值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