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上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联合组织第5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体学员开展了以“赤心淬铸奋进炬,红脉赓传复兴魂”为主题的实践感学活动,旨在回溯浴火淬炼的峥嵘岁月,感悟革命先烈以信仰为骨、以理想为魂构筑的精神丰碑,领略先辈“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气魄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让红色火种在青年一代心中点燃,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实践感学活动的首站,学员们来到了渣滓洞。这座昔日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秘密监狱,曾关押着江竹筠、许建业等三百余名革命志士。在解说员的解说下,学员们了解到革命者在狱中每日仅能咽下稗子多、沙石多、糠壳多的“三多饭”。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200余名革命者在此壮烈牺牲。

第二站,学员们来到了白公馆监狱旧址。随着讲解员对革命历史的阐释,一段段史诗渐次展开:平均年龄为33岁的烈士群体中,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狱中承担情报传递工作;听闻新中国成立喜讯的革命者以被面为旗、草纸作星,制作五星红旗;《红岩》中华子良原型韩子栋以惊人毅力装疯蛰伏数载,最终成功越狱,为革命留存珍贵火种……此外,讲解员强调,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重庆谈判80周年之际,学员们理应以史为鉴,赓续先辈筚路蓝缕的精神遗产,将红色基因熔铸为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最后一站,学员们来到了歌乐剧场,通过微党课《巾帼心向党,两“秀”耀中华》,聆听了革命烈士杨汉秀与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出身四川军阀家族的杨汉秀,化名“吴铭”投身革命,历经三次牢狱之灾仍矢志不渝。在渣滓洞监狱,她带领难友高唱延安歌曲、跳秧歌舞,鼓舞斗争士气;1949年重庆“九二”火灾后,她公开揭露国民党栽赃嫁祸共产党的阴谋,不幸被伯父杨森秘密杀害,遗体被弃于歌乐山金刚坡。其女李继业回忆捡拾母亲遗骸的悲痛场景时表示,虽遗憾未能与母亲亲口相认,但为母亲的革命气节深感自豪,并以母亲为榜样投身党的事业。新时代楷模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高薪,毅然回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她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电商产业,将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以质朴的初心扎根群众,用生命兑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精神丰碑。

在此次感学实践中,学员们感受颇深,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小萝卜头”传递情报的勇气、革命者狱中绣旗的信念、杨汉秀直面危险的无畏、黄文秀用生命谱写脱贫攻坚“青春之歌”的奉献等伟大品格化作前行灯塔,以躬身入局之姿恪守初心,以功成有我之志勇毅笃行,将人生坐标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将个人命运融入家国大义,以“无我”之境书写“大我”情怀。
文字/王慧琳
图片/刘培
审核/魏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