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Logo
  • 重庆大学
  • 信息门户
  • 人才招聘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组织机构
    • 领导班子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国际教师
      • 外聘教师
    • 管理平台
    • 常用信息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科研成果
    • 实验中心
  • 本科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专业介绍
    • 专业教师
      • 英语专业
      • 日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 教学改革
    • 教务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招生信息
    • 导师信息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生导师
    • 学籍学位
    • 学生科研
    • 导师双选
  • 公共外语
    • 大学外语教育中心
    • 公共外语学分课程
    • 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 全校通识课程
    • 教学改革
    • 外语慕课
    • 外语二课堂
    • 课程教师
      • 大学外语创新课程组
      • 大学外语工程能源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文理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电气信息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艺体课程组
      • 大学外语公共研究生课程组
    • 教学管理
  • 党群工作
    • 党委(纪委)委员
    • 组织发展
    • 党建之窗
    • 制度建设
    • 党风廉政
    • 工会之家
  • 学生园地
    • 团学工作
    • 学生奖助
    • 心理健康
    • 实习就业
    • 创新创业实践
    • 课外活动
    • 常用信息
  • 国际交流
    • 交流项目
    • 教师交流
    • 学生交流
    • 国际语言与文化交流中心
  • 校友之窗
    • 历届校友
    • 校友风采
      • 校友寄语
  • 学术期刊
外国语学院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正文

最新动态

德语系进行主题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式学习”探讨

作者:郭萌 审核:彭静 毛亚斌 编辑:刘冰 时间:2022-01-01 点击数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教育进入了自主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时代,开展创新暨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潮流。近年来,在重庆大学“创新教学以强校”理念的指导下,德语系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运用。同时,为支撑德语系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成功申报,德语系教师也一直在加强自我学习,进行一系列主题教学研讨活动。由此,在2021年12月30日,德语系全体教师进行了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活动由郭萌老师主持并主讲。郭老师首先让各位老师对自己布置给学生的小组作业效果进行打分,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缺点各两条。然后,郭老师从“小组作业”的定义入手,展开了讲解。她展示了分别从杂志文章和自己在本系学生中做的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题的调查问卷结果并予以详细分析,发现首先从学生层面来看,小组作业存在培养团队精神、锻炼社交能力、优势互补提高成绩、了解不同想法开拓眼界、节约时间、创造共同回忆和提升凝聚力六项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搭便车”偷懒、意见不一性格不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耗费时间与精力四项缺点。接着,她又借助与老师相关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对教师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泛滥的运用程度、不当的建组原则、缺失的教师角色、单一的学习评价和欠缺的指导反馈五大问题。那么,既然发现了这些问题,应该怎么改进小组作业模式,使其达到最优的效果呢?郭老师推荐以“过程管理”的方式寻找解决途径,即确定过程步骤、制定评价标准、监测实施效果、分析过程合理性、制定优化计划和实施优化计划。此外她还补充了采取科学的小组组建方式、组织合理的小组内部分工、强化教师的全程指导作用、采用多元的小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五大对策。最后,郭老师还以自己布置小组作业、指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例,结合之前所讲的理论进行了自我分析与自我反思。

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也对分组原则应该相当还是互补、是否有必要指导组内分工、是否有必要全程参与指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分组应尽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及在复杂且庞大的小组项目中应尽量细致且陪同指导的结论。

研讨的最后,老师们再次审视在研讨会一开始给自己的评分和评语,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有的老师调低了自己的得分,觉得在很多方面还做得不足,今后可以更加完善;有的老师没有修改自己的评分,发现自己从各个维度来说已经考虑得很细致、指导得很全面,希望将来可以再接再厉。经过此次研讨,德语系老师们在“小组合作式学习”这一细微却重要的问题上吸收了很多新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新的启示。这一定可以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将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进行最大优化,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作者/郭萌

审核/彭静 毛亚斌

上一条:辜向东教授团队和肖巍副教授团队2020级研究生开题报告会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召开中层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会议暨全院教职工大会
Logo
联系电话

常用链接

  • 教育部
  • Uchallenge
  • 外研社官网
  • 大外研究会
  • 校长办公室
  • 党委宣传部
  • 人事处
  • 财务处信息门户
  • 教务处
  • 信息化办公室
  • 图书馆
  • 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QU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65678500 院长邮箱:cflyz@cqu.edu.cn 书记邮箱:cflsji@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