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Logo
  • 重庆大学
  • 信息门户
  • 人才招聘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组织机构
    • 领导班子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国际教师
      • 外聘教师
    • 管理平台
    • 常用信息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科研成果
    • 实验中心
  • 本科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专业介绍
    • 专业教师
      • 英语专业
      • 日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 教学改革
    • 教务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招生信息
    • 导师信息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生导师
    • 学籍学位
    • 学生科研
    • 导师双选
  • 公共外语
    • 大学外语教育中心
    • 公共外语学分课程
    • 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 全校通识课程
    • 教学改革
    • 外语慕课
    • 外语二课堂
    • 课程教师
      • 大学外语创新课程组
      • 大学外语工程能源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文理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电气信息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艺体课程组
      • 大学外语公共研究生课程组
    • 教学管理
  • 党群工作
    • 党委(纪委)委员
    • 组织发展
    • 党建之窗
    • 制度建设
    • 党风廉政
    • 工会之家
  • 学生园地
    • 团学工作
    • 学生奖助
    • 心理健康
    • 实习就业
    • 创新创业实践
    • 课外活动
    • 常用信息
  • 国际交流
    • 交流项目
    • 教师交流
    • 学生交流
    • 国际语言与文化交流中心
  • 校友之窗
    • 历届校友
    • 校友风采
      • 校友寄语
  • 学术期刊
外国语学院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正文

最新动态

探访白色渣滓洞,学习红色革命史——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社会实践团实践纪实

作者:梁兰云 审核:汪俣婧 编辑:陈文惠 时间:2021-08-07 点击数量:

2021年8月3日,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实践团来到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开展了以“探访白色渣滓洞,学习红色革命史”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本次实践以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参观旧址,成员分享,交流讨论等形式,深入细节了解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

在出发前,团队成员们各自通过书籍、百科、话剧等方式学习相关人物事迹,搜寻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分享关于渣滓洞的革命先烈故事。

实践团成员于上午9:30来到渣滓洞。夏天虽闷热异常,却依旧挡不住游客们参观的热情。每个成员的头上、脸上都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参观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认识国民党反革命分子对革命先辈摧残和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顽强意志。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实践团于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学习红岩精神

首先实践团成员对渣滓洞集中营的外围环境,包括道路岗亭,机枪扫射点,外围碉堡,希望逃生墙等进行探访,了解了当时革命先辈们被关押之地周围严酷的监控环境和国民党反革命分子为了防止关押看守的革命者越狱逃脱所建立的严密监控措施。

实践团了解围墙缺口事件

其次团队对渣滓洞集中营外院,即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狼犬室,看守所长室等地进行探访。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等标语。刑讯室里,刑具琳琅满目,墙上还挂着蒋介石像。国民党为了令革命者屈服,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使用了各种手段。这个集中营的刑讯室内,放置了很多刑具,布置得堪比阎罗殿。江姐曾经也受了老虎凳、夹手指的酷刑。但“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

实践团成员参观特务办公室

实践团成员对内院进行了探访。内院有16间男牢,2间女牢。每间牢房关押10多名革命先烈。牢房狭小阴暗,室内只有几张小床,床上有一些单薄的被褥。在这幽暗的牢房里,实践团成员看着那娟秀有力的字迹,看着那一张张青春倜傥的相片,一张张充满生命向往而又刚毅坚强的脸。他们都是那么年轻,有文化有理想,是多么的有才气啊,为什么,他们宁愿在这里被禁锢?他们宁愿牺牲?是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让他们愿意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己。漫长的牢狱生活不但没消灭革命者的革命激情,而是坚定了革命者战胜敌人的信念和希望。革命者制定“狱中八条”,秘密组织学习小组,形成“铁窗诗社”,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实践团成员对革命先烈们这种为了迎接胜利,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建设新中国,相互鼓励,坚持不懈,誓死保卫党的精神而深受鼓舞。

实践团成员观看革命者在狱中创作的文艺作品

实践团成员梁兰云说“曾经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踏进当年囚禁英烈的魔窟,依稀感到往日的阴森恐怖;我迈进当年囚禁英烈的囚室,依然能够看到当年的铁窗烈火’如今我的我站在渣滓洞看守所门口也是同样的感触。”

另一位实践团成员说:“今天我们进去参观的时候就觉得好闷热,可是当时一个牢房却有10多个人,牢门紧闭。革命者们在这里不是待了半天而是好几年。真的不敢想象他们是有多强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下来。”

曾经的渣滓洞是迫害革命者的监狱,被人民所唾弃。如今,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是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感受烈士精神,凭吊烈士英魂。

历史老师让我们在书本上勾划的重点,原来是革命先辈们热烈的青春。我们活在和平的年代,回望革命历史时已经知道革命结果,但是先辈们在当时的年代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否能成功,他们只凭一腔热血和坚定信念,甘于为祖国献身。渣滓洞的故事仅是红色故事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江姐在书信中这样写道,“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而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这正是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的生命写照……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始终铭记在前冲锋的革命烈士,学习他们的红岩精神,牢记历史,传承红色经典,追寻红色精神。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实践团

记者:梁兰云

拍摄:周文垚、刘骞、梁兰云

2021年8月4日

上一条:重温飞虎风云 珍惜世界和平——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实践团暑期实践纪实
下一条:传承红岩魂魄,争做时代新人——外国语学院“追逐红岩”社会实践团集体参观红岩魂广场及陈列馆实践纪实
Logo
联系电话

常用链接

  • 教育部
  • Uchallenge
  • 外研社官网
  • 大外研究会
  • 校长办公室
  • 党委宣传部
  • 人事处
  • 财务处信息门户
  • 教务处
  • 信息化办公室
  • 图书馆
  • 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QU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65678500 院长邮箱:cflyz@cqu.edu.cn 书记邮箱:cflsji@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