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Logo
  • 重庆大学
  • 信息门户
  • 人才招聘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组织机构
    • 领导班子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国际教师
      • 外聘教师
    • 管理平台
    • 常用信息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科研成果
    • 实验中心
  • 本科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专业介绍
    • 专业教师
      • 英语专业
      • 日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 教学改革
    • 教务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最新通知
    • 招生信息
    • 导师信息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生导师
    • 学籍学位
    • 学生科研
    • 导师双选
  • 公共外语
    • 大学外语教育中心
    • 公共外语学分课程
    • 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 全校通识课程
    • 教学改革
    • 外语慕课
    • 外语二课堂
    • 课程教师
      • 大学外语创新课程组
      • 大学外语工程能源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文理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电气信息学科课程组
      • 大学外语艺体课程组
      • 大学外语公共研究生课程组
    • 教学管理
  • 党群工作
    • 党委(纪委)委员
    • 组织发展
    • 党建之窗
    • 制度建设
    • 党风廉政
    • 工会之家
  • 学生园地
    • 团学工作
    • 学生奖助
    • 心理健康
    • 实习就业
    • 创新创业实践
    • 课外活动
    • 常用信息
  • 国际交流
    • 交流项目
    • 教师交流
    • 学生交流
    • 国际语言与文化交流中心
  • 校友之窗
    • 历届校友
    • 校友风采
      • 校友寄语
  • 学术期刊
外国语学院
    • 最新动态
    • 学院公告
    •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正文

最新动态

我院欧玲书记带队赴哈尔滨参会调研

作者:冯巨澜 盘峻岚 审核: 编辑:汪俣婧 时间:2019-09-03 点击数量:

2019年8月21-23日,欧玲书记率学院冯巨澜、盘峻岚老师赴哈尔滨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理工类院校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暨首届全国理工类院校本科生外语创新大赛,并于8月24日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调研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公共外语教学和人事制度改革等问题。

此次论坛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举办,主题为“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基于挑战与未来”,共设置有五个议题,分别为:1、理工类院校大学外语教育与新工科的协调发展;2、理工类院校外语专业教育与新文科的深度融合;3、理工类院校外语学科建设;4、理工类院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5、理工类院校外语金课建设。论坛邀请了王立非、徐锦芬、杨连瑞等五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专家们围绕“新工科”引领下如何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一流理工外语教育变革、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如何打造理工院校的外语学科特色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阐释。

   

 

 王立非教授回顾了当前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政策背景和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国标》和《指南》的标准,以及双一流建设要求,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范式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分别阐述如何主动求变:第一,从人文通识外语教育走向新工科与新文科外语教育;第二,从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走向培养外语服务人才;第三,从单一课程体系走向复合型课程体系;第四,从通用外语教学走向专用外语教学;第五,从外语技能型教师走向双师型外语教师,培养一专多能和一精多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该发言从宏观到中观的视角对理工类院校外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思路进行了阐释。 

徐锦芬教授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具有哪些形式与特征,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素养、什么样的计算机辅助学习技能,国际国内相关研究情况如何,对未来信息技术背景下外语创新教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展开讨论,强调信息技术背景下外语创新教学研究中理论的重要性。徐老师的发言具有她一贯的务实风格,落地到教学研究上,既有启示,也有提醒,对于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帮助良多。

   

 

在哈工大调研中,刘克东院长介绍了外语专业基于学科交叉模式“外语+工科”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个性化发展课程三部分组成。个性化发展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外语+自主辅修第二学位,即文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其它专业学位课程,从大二开始;外语+定制辅修第二学位,即理科学生按主辅修学位培养方案同时修读外语和工科专业课程,从大一开始。目前分别设有外语学院和航天学院、机电学院联合培养的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两个定制辅修第二学位。

 针对公共外语教学,刘院长和张瑾副院长详细阐释了他们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包括39门大学英语必修课程,56门文化素养教育课程,非英语专业学生可辅修的英语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凸显个性化、拓展国际视野的完善的课程体系。最后,刘院长介绍了哈工大外语学院绩效改革的情况,并回答了大家的相关问题。

 

 


此次参会和调研信息量大、发人深思,对于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的指导。

 

上一条:你好,智博会——这个暑假,外院志愿者在智博
下一条: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暑假赴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公司参观研修
Logo
联系电话

常用链接

  • 教育部
  • Uchallenge
  • 外研社官网
  • 大外研究会
  • 校长办公室
  • 党委宣传部
  • 人事处
  • 财务处信息门户
  • 教务处
  • 信息化办公室
  • 图书馆
  • 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QU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65678500 院长邮箱:cflyz@cqu.edu.cn 书记邮箱:cflsji@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