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晚,中山大学邵璐教授在外国语学院501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与国际传播”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的核心议题,通过量化分析与数字人文技术,系统梳理了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传播全貌,吸引了学院师生及众多文学英译爱好者的参加。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永毅教授主持。

邵璐教授表示,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是衡量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她的团队创新性地运用数字人文技术,爬取了所有茅盾文学奖英译作品的出版数据、海外图书馆馆藏量、读者评价及专业评论等关键指标,首次以详实的量化数据揭示了这些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程度。
研究发现,不同作品的传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莫言的《蛙》、贾平凹的《秦腔》等作品因作者国际知名度较高,其英译本在海外馆藏量和读者互动数据上表现突出;而部分同样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则因翻译策略、出版渠道或营销力度等因素,未能获得同等关注。邵璐教授指出,这种差异反映了文学外译的复杂性——文本质量、译者水平、出版社声誉、目标市场偏好等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着传播效果。

讲座尾声,邵璐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文学翻译的传播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等问题展开讨论。学院辜向东教授总结道,专心学术就要有邵教授细读文本的毅力,潜心研究的耐力,深耕学术理论,潜心文化传播。
这场讲座不仅将数字人文与传统译学研究相结合,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新思路,更通过邵璐教授的学术实践,示范了如何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开拓研究新境,激励学院学生在求真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