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涛在外国语学院501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智能”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兼职教授卢德平主持。

刘海涛教授以深圳两会首次启用AI同传给翻译界带来的震动为引子,聚焦数智时代语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研究范式。这种成功并非源于人工预设的规则,而是基于对海量语言数据中隐含规律的挖掘。从“数据→模式→知识→网络→智能”的链条,不仅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概率性和系统性特征,还为构建可解释人工智能提供了新路径。
在探讨语言智能的语义驱动基础时,刘海涛教授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单词意义随上下文变化的复杂性。他详细阐述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如何精准识别并嵌入这些变化,强调语义驱动是数基智能的基础,也是真正实现语言智能的关键。他进一步指出,在数智时代,语言学家大有可为的环节主要有两个: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模式;从知识到网络,以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涌现机制。基于此,语言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线性结构规律、网络结构规律,以及线性结构与网络结构之间的转换规律。
讲座的最后,刘海涛教授以“智能,就是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一观点作为结语,鼓励师生们积极拥抱变化,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他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本次讲座不仅展现了语言智能研究的前沿进展,更揭示了语言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趋势。卢德平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刘海涛教授的讲座为语言学研究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语言研究者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数据挖掘、模型优化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