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2024级翻译硕士举办了“本地化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作坊。本次活动特邀主讲嘉宾是创思立信生命科学事业部运营经理伍丽驰。她聚焦本地化项目管理的核心议题,首次系统解析成本控制、跨时区协作及技术工具整合等实操策略,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

讲座由晏生宏副教授统筹策划,延续对生命科学、电子学习与游戏本地化三大领域的深度剖析,并新增项目管理视角。伍丽驰经理结合创思立信公司的实战经验,首次公开分享本地化项目中“隐形”的管理逻辑。她强调:“本地化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资源、技术与团队协作的系统工程。”
在生命科学本地化案例分析中,伍女士新增了成本结构的深度解读。她指出,医疗翻译项目的成本不仅包含基础翻译费用,还需纳入术语库建设、多语种排版、法规合规审核及危机预案等隐性成本。通过某跨国药企项目案例,她演示了如何通过动态报价模型平衡客户预算与项目风险,并强调“透明度”与“模块化成本拆分”对建立长期合作的关键作用。
针对电子学习本地化,伍女士引入翻译管理系统(TMS)与自动化质量保障(QA)工具的应用场景。她以某企业培训平台本地化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云端协作平台实现全球译员任务分配、术语库实时同步及多轮质量检查自动化。此外,她特别演示了AI辅助工具在文化适配环节的应用,如自动检测课件中的文化敏感内容并提出优化建议,引发师生对“人机协同”模式的深入思考。
在游戏本地化专题中,伍女士新增了跨时区团队协作的实战经验分享。她以丰富的多语种本地化项目为例,剖析了时差沟通、多文化团队冲突及进度同步三大挑战,并提出“三段式管理法”:利用标准化工作包(SOP)统一全球译员操作规范,通过敏捷看板工具(如Trello)实现任务可视化追踪。

本次讲座突破传统行业分析的边界,首次将项目管理深度融入本地化应用场景,既延续了原有关生命科学、电子学习与游戏领域的案例特色,又为学子揭示了幕后管理的复杂逻辑。学院将持续推进“行业+课堂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翻译人才在全球化浪潮中掌握破局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