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22号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院长莫启扬、副院长杨小虎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以"新时代外语学科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九所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齐聚广州,共同探讨外语学科与专业创新发展等重要议题。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波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为兄弟高校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希望九所院校通过推动各方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发布了《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外语学科2025年广州倡议》。联盟九校外国语学院将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发挥外语学科跨界融通优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外语学科的“卓越贡献”;发挥卓越联盟聚力协同优势,共建高水平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端涉外人才,探索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卓越模式”;依托联盟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思想、学术和人员交流,为打造外语学科发展共同体提供“卓越方案”。
论坛特别聚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议题,成立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联席会,旨在进一步加强九校间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国际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推进人才培养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打造高水平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图:与会代表合影)
在圆桌论坛环节,九校外国语学院院长聚焦数智时代的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就合力推动外语学科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工融合创新实践等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
莫启扬院长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工业化和电气化时代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部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任务和目标已经可以用机器完成。这是时代的进步,外语人应该拥抱这一进步。在新的条件下,外语人需要讨论如何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体现出外语学科在新时代促进人文交流、中西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优势。这需要我们外语人共同探索,审视我们曾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保留合理的核心诉求和任务。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理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任务和目标,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未来,联盟九校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守正创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