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系(下称‘国教系’)教师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特别邀请国际中文教育著名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周小兵教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学科研专家工作坊。在此期间,周小兵教授分别做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并与全系师生开展了四场工作坊。
3月20日下午,周小兵教授以“二语教材评估:词汇设计与本土性”为主题开展了第一场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国教系姚倩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50余名师生参加。周小兵教授强调国际中文教材作为“语言文化传播的公共产品”,需以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推动中国教育深度融入世界。结合全球中文教材研究实证,系统阐释了教材评估的“外评估、内评估、综合评估”三维模型。他还以赵元任、老舍等名家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激励在座的研究生以“问题意识”推动创新。

、
3月24日下午,周小兵教授以“跨文化与传播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材设计”为题开展了第二场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国教系龙藜副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讲座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探讨文化交流互鉴和国际中文教材编写原则与实效,结合传播学“5W+2H”模型,提出了教材亲和力法则。结合跨文化与教材编写使用的实例,讨论国际中文教材文化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略。

两场讲座均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提问,大家围绕“本土化与文化自信的平衡”“数字教材评价标准”“性别偏见修正”等展开热议。针对某课文“评价他人身材”引发的争议,周小兵建议将其转化为跨文化讨论案例:“教材的‘问题’恰是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远比回避更有价值。”
3月21日、22日、25日、26日,周小兵教授分别与国教系师生就教材评估、文化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开展了工作坊,进行了具体、深入、有效的沟通,为教师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指出了方向。


周小兵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国教系师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他所分享的科研思路与实践经验,为学科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导,推动了学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突破与进步,为国教系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