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宓(1894—1978),陕西泾阳县安吴堡乡人。名玉衡,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诗人,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研究大家。早岁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重庆大学诸校,其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及西欧多国游学。1949年,吴宓赴重庆任教重庆北碚相辉学院,后又兼任重庆大学外文系教授,与白屋诗人吴芳吉(重庆大学早期创办人之一)交情甚深。在五十年代续娶重庆大学法律系毕业生邹兰芳为妻。1949年后隐居于西南师范大学,直至1977年回陕终老。
先生主编《学衡》杂志,坚执“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精通英、法、德语及西方文学,在中国最早提出“比较文学”概念。作为红学大家,他最早将《红楼梦》介绍到海外。一生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吴宓日记》、《希腊文学史》,以及《“文学与人生”的讲义》等。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张骏祥、季羡林、李赋宁、王力、吕叔湘、许国璋、查良铮、杜运夑等都出其门下或受其教诲。
有学者四五人,品茗清谈,坐而论道中国大学教授中谁最博雅会通?玄议结果,一致认同吴宓教授是最佳候选人之一。
非极佳之书不读。——吴宓